行业新闻

焊机行业概况

2022-01-14

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,焊接已经成功地完成了自身的蜕变。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过程何时开始,何时结束。但它确确实实地发生在过去的某个时段。我们今天面对着这样一个事实:焊接已经从一种传统的热加工技艺发展到了集材料、冶金、结构、力学、电子等多门类科学为一体的工程工艺学科。而且,随着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,不断有新的知识融合在焊接之中。

焊接行业由焊接及相关技术的“使用者”、焊接器材(包括焊接材料、焊接设备、辅机具与切割器具)的“供应者”与提供相关支持服务的组织或机构(包括科研院所、学校、培训机构、检测机构、实验室、器材经销商等)组成。

焊接作为一种通用的共性技术,在制造业中被相当数量的企业用作关键的加工工艺,焊接直接决定着其产品质量的好坏。这些企业构成了焊接技术应用的主体。

全球焊割设备重点企业主要集中在欧美、日本、中国等国家,尤其是欧美国家的焊割设备行业发展历史较久。国际上焊接行业最具代表性企业包括德国宾采尔、瑞典伊萨、美国林肯电气、奥地利福尼斯等。上述国际代表企业成立时间早、经营时间久、企业规模大,业务覆盖焊割设备、焊接材料、部件、焊割系统等焊接各细分业务领域,在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、全球市场占有率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话语权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。

随着我国焊割设备制造行业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,国内部分优秀企业已在气体保护焊机、手持弧焊机及零部件等领域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,对国外同类产品的替代能力逐步提高,但在高端焊割设备领域仍与国外企业存在一定差距。

我国焊割设备行业企业数量较多,但企业资质良莠不齐,企业规模差距较大,行业集中度较低。具有自主创新能力、掌握核心技术及形成规模化生产的优势企业较少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20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12焊割设备制造企业单位数仅492家;根据中国焊接协会《中国焊接设备行业十四五规划》,“国内本行业制造企业近700家,以民营企业为主,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,年主营收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企业有50多家,超过2亿元的企业有20多家”。行业内大部分厂家规模偏小,缺乏自主创新,整体技术不成熟,仍停留在仿制等较低层次的竞争上,导致其产品品种单一且品质不稳定,销售限于部分区域市场。
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焊接市场。随着市场竞争加剧,国内领先企业研发水平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、规模效应的增强,以及客户对质量稳定、工艺先进、高性价比产品需求的进一步提升,一些靠简单抄袭、生产价低质次产品的小企业将逐步被市场淘汰。在焊接技术的智能化、自动化发展趋势下,焊割枪及零部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生产工艺要求将逐步提高,行业发展将呈现两极分化态势。具备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的优质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,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。


返回
二维码